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听老专家老前辈讲奋斗史(一)
近日,为更好地“讲好声光电故事、传承声光电精神”,赓续传承电科人在履行强军首责打造大国重器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格,公司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团委组织“青年宣讲队”走进模拟集成电路事业部,通过采访、现场参观等方式,聆听老专家老前辈讲奋斗史,了解公司在模拟集成电路专业发展上的点点滴滴。
声光电作为我国第一代单片集成电路诞生地 ,为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可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我国几十年来的芯片发展路上,尤其对集成电路产业来说,声光电公司一直冲在开顶风船的第一线路走来,谱写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劳动赞歌,锻造形成了尽锐出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奋进精神。
不惧艰难,振翅起航。2002年,声光电公司整合三个设计部门,成立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事业部。破旧的红砖房,昏暗的灯光,简陋的设备,无论是办公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是极差的。现公司高级专家、团队带头人何峥嵘回忆称:“甚至设计电路要到公共机房里面抢位置才能用得到电脑。当年团队在开展某型产品的核心技术攻关时,因为条件有限,大家被拉到偏僻的深山里集中攻关。“苦,是真的苦。有一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有一位年轻同事遇到了技术难题,尝试了多种办法都没有得到解决,他非常苦恼,高高壮壮一大小伙,甚至都要哭出来了,我们就一起把他拉到饭桌旁,大家一边唱歌,一边互相打气,情绪好点以后我们就围着院子一起跑步,边跑边唱,又哭又笑的。”何峥嵘如是说,“我们团队的年轻人确实很有闯劲儿啊,现在想起来都是珍贵的回忆。昼无为,夜难眠。朝受命,夕饮冰。”
坚定信念,攻坚克难。据何峥嵘介绍,在团队开展某放大器研发工作期间,经历了产品设计的反复迭代、工艺方案的推倒重来、平台的艰难摸索,当年光是大的工作方案就更改了两版。由于当时团队对行业的认知还不充分,在自认为第一版方案的摸底结果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到了应用阶段,团队发现还是太乐观了。再加上当年国际研究可参考的资料很少,国内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只能将第一版方案推倒重来。第二版方案也是通过几年时间,才攻关了相应的技术问题。 “做集成电路本身是很累的,经常要赶数据,但我们还是苦中作乐。有一次我们做某工艺的产品时,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一年一次的流片窗口节点前完成,那天凌晨三四点,数据检查完毕提交之后,大家都如释重负,但天也快亮了,天亮还得完成收尾工作,大家就说,干脆就在办公室里面打会儿牌吧,别回家了。其实当时每个人很疲惫了,强撑着精神。”何峥嵘笑着回忆道。很多项目成功攻关用了接近十年,凿壁偷光的苦功夫,爬坡过坎的强功夫,“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是团队成功的精神保障。
厚积薄发 破浪前行。“从前我们是依托国外技术、国外产线,现如今我们已经可以靠自己的技术,做出想要、能用的东西,但未来我们更应该实现完全国产化,把能用的东西做成好用完美的东西,在工艺上不断进行设计提升,未来在更高端的生产线上做出更多更强的产品。”何峥嵘说,“这一切,对于团队和我自己,是巨大挑战,对现在年轻一代的芯片人,却仍应是竭尽全力追求的使命。半导体行业是一片丰富的沃土,有国家和集团、公司的大力扶持,如今有更多高学历优秀人才加入公司,选择它是值得的,要更拿出韦编三绝的真功夫去“死磕”芯片,跑出芯片研发的中国速度。”
一步一脚印,一岁一峥嵘。从“缺芯少魂”到与国际并肩,从封锁打压到突出重围,在声光电一代又一代造芯人的奋斗与拼搏下,我们的芯片事业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老一辈声光电造“芯”人默默奉献,将青春献给了芯片事业。
今天的声光电青年正逢盛世,肩负强国使命,更要接续奋斗,对标先辈,增强履职尽责、担当奉献的行动自觉,勇担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青春使命以实干实绩续写声光电公司青年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