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创建活动

省城来的扶贫亲戚

来源:默认部门     作者:16所站点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4日     浏览次数:         

  “魏圩村,大改变,村泥路,变阳关,贫困村民脱了贫,多亏‘亲戚’肖少文。这是安徽省泗县魏圩村村民对来自省城合肥的扶贫队长肖少文的赞扬。循着村民的赞扬声,笔者冒着7月的流火,慕名采访了他。

  (一)不惑之年的肖少文,看上去是位精气神十足的青年人,他响应安徽省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6研究所,毛遂自荐带领两名员工,组成扶贫工作组,于2016年7月进驻泗县草庙镇魏圩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肖少文被任命为魏圩村扶贫工作队长,肖少文一行来到魏圩村刚放下行李包,就会同魏圩村“两委”干部深入全村进行调研,到贫困户中嘘寒问暖,了解致贫原因。有的是因病导致贫困,有的是因残疾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导致贫困。村民的衣食住行,肖少文队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何才能让贫困户走出脱贫,过上好日子,这是摆在肖少文队长面前的最新课题。

  夜,已很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这时候的肖少文还在昏暗的灯光下时而来回踱步,时而伏案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那敲键之声仿佛把他带到那火热的扶贫战场。限入沉思的肖少文,要把入村以来的调研、入户访问,写成扶贫方案与对策。经过几个通霄达旦的构思撰写,《魏圩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跃然成章,并通过了村里扶贫大会修改与完善。在全村扶贫大会上,肖队长说:“我们要心想扶贫,劲使于扶贫,拧成一股绳,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罢休”。一席掷地有声的话语,激起了全体扶贫队员们的共鸣。紧接着,一场脱贫攻坚战役在魏圩村拉开了序幕。

  肖少文队长认为,抓好田林水路综合治理,是脱贫攻坚的源头。于是肖少文队长深入全村地理环境勘察,科学规划,田林水路网络,并向上级写报告争取资金1385.43万元。到今年7月,全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修筑水泥路、柏油路27条,总长21公里,彻底改变了村民千百年来出行难问题。植各种风景树5000多棵,投资18万元,修筑过路桥函12处,疏通中小排流水沟11条,深松土地3400亩,投资20万元,更新村办公设施,新建村部600多平方米。

  在肖少文队长的倡导下,魏圩村先后建起了1600亩高产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0亩地膜花生、西瓜种植基地,5000亩小麦攻关,5000亩玉米振兴基地,30亩大棚蔬菜,109亩薄壳山核桃等5个产业扶贫基地,并投资60万元,建起了扶贫工厂,60名贫困村民进扶贫工厂就业,月工资2200元,2300元不等。争取180万元,使126户贫困村民的危房变新房。全村实现了网络通讯覆盖率、新农合参合率,义务教育入学率,村民自来水饮水覆盖率四个百分之百分的新格局。

  (二)在抓好扶贫攻坚硬件建设的同时,肖少文队长把脱贫工作的软件摆在了第一位。魏圩村包保干部47人,包保贫困户115户,肖队长安排精兵强将负责扶攻坚台帐工作,他自己主动与5个贫困户群众结成帮扶对象。他认为,领着大家干不如干给大家看。他不仅要抓好全村扶贫攻坚工作,还发扬钉子精神,挤出时间到包保的贫困户家看望、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他坚持送给贫困户一项技术、给贫困户介绍一份工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克服一个困难,他经常深入贫困家,与他们促膝谈心,潜移默化地感化贫困户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同时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接受贫困户科学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技术。平时工作中,肖少文队长把深入贫困户家探望、指导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主动帮助指导宋化龄、张润荣等贫困户精心栽培大棚西红柿嫁接、修枝打杈、追肥浇水等技术,使大棚西红柿长势喜人,喜获丰收。为了给村里30亩大棚西红柿找开销路,肖少文自己租来大汽车,义务为宋化龄等8户贫困村民的达两万斤西红柿送到省城合肥市卖高价,使贫困户每斤西红柿比在当地多卖壹元钱。今年5月,贫困户朱学良的孩子妈患病住进泗城医院,肖少文队长三次前去看望。帮助朱学良报销医药费两万多元,还给朱学良就读小学的孩子朱仪义代交学费,买来学习用品,鼓励朱仪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朱学良感动地说:“俺孩子妈生病,家里亲戚都不帮忙,肖队长帮了俺大忙,比亲戚还亲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肖队长的带动和影响下,全村47名包保干部认真履行自己的的扶贫职责,他们用心,用辛勤的汗水为贫困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干群之间关系,与贫困村民交心、交流,指导他们动手,动脑,发展经济,增收脱贫,过上好日子,从而开创了魏圩村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扶贫扶智,从孩子抓起,既是为国家输送人才,又是为脱贫攻坚长远大计增添后劲力量。在抓好全村扶贫攻坚工作的同时,肖少文陈长别开生面地开创扶贫扶智的新局面,魏圩小学创办了“让星星”点亮,让科技“燎原”的科技小屋。“科技小屋”的活动功能是:贫困孩子和留守孩子的温暖的家。室内设有图书区、读写区、多媒体,学习区等活动区域,肖队长协同“16所”团委投资5万元,配齐了“科技小屋”内的资料等设备,定期向贫困学生和留守学生开放活动,让学生们在“科技小屋”的知识海洋中任意翱翔,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并请来资深科技老教授给学生讲解科技知识,现身说法启迪学生智力,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懂科技的社会有用人才。

  (三)肖少文队长抓脱贫攻坚工作,既运筹帷幄,谋划有方,又率先垂范,做出榜样,他工作起来像个“拼命三郎”。他“不远万里”从省城合肥来到泗县草庙镇魏圩村驻村扶贫,从举目无亲,到目前魏圩村村民亲切地称他为“省城来的扶贫亲戚”,有口皆碑地赞扬他是扶贫攻坚的“及时雨”。因为全村每位农户家都留下他的足迹,每个角落都洒下他的汗水。他带领扶贫包保干部一步一个台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魏圩村2016年实现24户、95人脱贫,2017年实现70户173人脱贫,完成上级省委政府下达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今年有望再实现10户,32人脱贫。

  肖少文队长一心扑在扶贫攻坚工作上,常年驻村开展工作,从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他又是如何处理工作与家之间的关系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一步采访了他。为了驻村搞好脱贫攻坚工作,肖队长说服爱人辞去在省移动公司的高薪工作,让她在家做一名“全职太太”,带孩子、照看年迈的父母新。每每回家一趟,他都借道单位汇报工作,请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蜻蜓点水”回家看望孩子和二老。去年11月27日晚8时许,爱人从合肥打来电话,说8岁孩子高烧几天,打了好几针都不退热,年过7旬的父亲高血压经常头晕,叫肖少文请几天假回家给父亲和孩子治病。肖少文在电话里说:“对不起,我这里工作太忙啦,眼下正是脱贫攻坚评估的关键时刻,我作为扶贫队长,怎么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呢,家里一切都拜托你了。”后来听说,还是邻居开车把孩子和父亲送到医院检查,挂水治疗的。

  肖少文队长一心扑在扶贫攻坚工作上,有人问他不顾家庭,不顾老人和孩子的安康,你图什么呀,肖少文笑着说:“要说我图什么,我不图什么,图的是让魏圩村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肖少文队长驻村扶贫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村民们有口皆碑,组织上也给他很高的荣誉,他连续被评为本单位优秀员工,被泗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驻村工作队,先进村党组。”肖少文本人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评为“定点扶贫和支持革命老区先进个人” 光荣称号。

打印  |  关闭